“上推下卸的二传手、升迁无望的老前辈、有苦难言的背锅侠、徒劳无功的大头兵”……近日,《半月谈》刊载的名为《“二传手”“老前辈”“隐形人”“背锅侠”“大头兵”:基层闲人,主动闲还是被动闲?》的文章引发热议。
基层干部是宣传党的主张、贯彻党的决定、领导基层治理的强大力量,他们能否担当作为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。但笔者调研发现,一些地方,忙闲不均现象仍然存在,少数干部或主动或被动成了基层闲人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缺失;另一方面是基层管理体制,如:容错纠错、考核评价等机制不完善。
基层强则国家强,基层安则天下安。要破除基层闲人现象,让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,各级党委、政府需培育适宜的土壤。具体需做到:
推动教育“常态化”,让干部作为更自觉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信念是成功的基石。各级党委(党组)中心组学习、党校(行政学院)、现场教育基地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、道德建设这个基础,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,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,大力发扬红色传统、传承红色基因,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,不为流言所惑、不为暗流所动,真正将四个意识、四个自信、两个维护汇入行动,脚踏实地做出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的实绩。
打破成长“天花板”,让实干者更得实惠。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力度,拓宽基层干部成长晋升通道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建立干部责任、成绩、问题“三张清单”,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,破除论资排辈、打破隐形台阶,对符合条件、实绩突出、群众公认的基层一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。对船到码头车到站,不贪不占也不干,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坚决调整。让想干事、肯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,担当作为、急流勇进的干部心中充满希望,让守摊子混日子的干部迅速苏醒。
打出鼓劲“组合拳”,让干部担当不担心。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,有些工作需要摸着石头过河、需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,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的要求,正确把握和分析干部的失误和错误,对该容错的大胆容错,对能从轻减轻的从轻减轻处理,对曾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仍然担当负责、实绩突出的干部,影响期满后按程序予以使用,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。同时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、带薪年休假、定期体检、学习培训等关心关爱措施,及时传送组织的关怀与温暖。